安罗替尼是一种新型小分子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,可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(VEGFR)、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(PDGFR)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(FGFR)、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(c-Kit)等激酶的活性,其中对VEGFR2/3,FGFR1-4均具有高亲和力,进而发挥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。该药是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自主研发的抗肿瘤1.1类新药,相比于传统抗血管抑制剂,其作用靶点更为广泛,疗效更好。本期我们将介绍1例联合安罗替尼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病例。 2021年5月24日,宁波市第一医院蒋军辉/马琪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报导了在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三线治疗FGFR3突变的尿路上皮癌病例,该病例在国际期刊《Frontiers in Oncology》上发表(影响因子6.24)。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曹建舟为论文第一作者,蒋军辉/马琪为论文通讯作者(文末可获取原文)。 病例概要 患者,男性,69岁,初诊为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(NMIBC),病理分期为TaG1期,在外院先后经过5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(TURBT)和膀胱内灌注化疗后,疾病进展为肌层浸润并出现骨转移。 在宁波市第一医院按照转移性尿路上皮癌予以治疗,患者接受了4个周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(GC方案)的一线治疗后,病情获得部分缓解。但是6个月后疾病再次进展,并出现局部骨转移灶疼痛,需要120mg/日的吗啡进行镇痛。再次予以2周期GC方案化疗,患者疼痛未缓解且出现对GC方案化疗不耐受。 在对患者局部骨转移灶进行姑息放疗后,患者接受了信迪利单抗(200mg,q3w)联合白蛋白紫杉醇(100mg,qw)的二线治疗,三个周期后影像学评估显示疾病继续进展,且患者出现严重尿路刺激症状。为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,通过基因测序,证实该患者存在FGFR3、PIK3CA和TP53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P53突变(图1)。由于目前Erdafitinib,Regorafenib等选择性FGFR靶点抑制剂在我国未上市,蒋军辉/马琪团队经过慎重考虑,向患者进行充分告知后,将治疗方案更改为安罗替尼(12mg,d1-14,q3w)联合信迪利单抗,每3周方案治疗。治疗后患者的尿路刺激症状得到缓解,三个周期后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,病灶得到了部分缓解(图2),而且镇痛使用的吗啡计量逐渐降低,直至停药。 此后患者维持使用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,目前患者在使用该方案后,疾病超过11个月仍处于稳定期(图3)。除了轻微的手足皮肤综合征外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,患者生活质量良好。 图1:患者的基因测序结果 图2:患者的影像学膀胱结果 图3:患者的整体治疗情况 小结 宁波市第一医院蒋军辉/马琪教授表示:本例患者的治疗极具挑战性,然而,通过基因测序发现该患者存在FGFR突变后,通过安罗替尼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应用,在本例FGFR突变的转移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(mUBC)的三线治疗中依然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。针对具有FGFR突变转移性尿路上皮癌,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,可能是一种良好的治疗选择,也期待未来能开展相关的临床试验予以进一步验证。 编辑:徐逆舟, 任岩申 审校:徐文,汤文洁,申岚,张昕 特邀审校:马琪 封面图来源:摄图网